皇家永利

中心整体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整体概况

(1)中心依托平台

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是西南石油大学1958年建校之初的三大院系之一(石油勘探系)。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学科专业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在包括国家特色专业、博士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内的多个平台的支撑下,现已建成我国适合现代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

图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地质与勘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设置体系

目前,中心主要由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4大实验教学平台的30余个实验室、20余个校内外实习实训中心组成(图1)。校内实验室面积5100余平方米,设备2433台/套,价值8323.08万元。此外,学校及本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皇家永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皇家永利战略联盟企事业的若干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支撑着本中心的专业实验实践、综合提高、创新等教学环节的培养体系。

(2)队伍结构

中心依托的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教授33人(含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历81人。队伍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皇家永利学术与技术带头人7人、皇家永利教学名师1人,拥有矿物与岩石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非常规油气、天然气地质、页岩气勘探开发、油气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团队4个。
作为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重要教学力量,本中心拥有一支由70人组成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历的占74.3%。主任由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的知名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油气地质与勘探类标准委员会委员、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和矿物与岩石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王兴志教授担任。

中心人员职称结构

人员学历结构

(3)中心实验教学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果

目前,中心为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石油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开设81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计326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占62.6%,年均受益本科生为3700余人。
截止目前,中心形成了一套适合现代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需要的、具有“1核心、4层次、6结合、9模块”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建成了各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搭建了资源容量达800余G的信息化网络平台。近五年,获省部级教学奖25项,发表教改论文48篇,出版教材、特色实验教材23部,自编实验和实习指导书22册。此外,中心在近五年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经费2亿多元,获省部级以上奖18项,出版专著10部,授权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40余篇,自研设备14台/套,制定和参加制定了《页岩气地质评价方法》、《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泥(页)岩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和参加编制了皇家永利“页岩气高端产业链”发展和“十三五”天然气、页岩气发展规划等。大量的科研成果融于教材、实验教材、实验项目及毕业设计(论文),极大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的提高和专业影响力。
中心已为国内外油气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包括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焦方正(1979级石油地质专业本科生)在内的万余名基本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毕业生。在我国西部8大油气田中,有70%以上的技术骨干和技术管理人才是来自于本中心的本科毕业生。近5年来,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在国家级学科大赛(地质技能、地球物理勘探、测井、GIS等)中获奖60项,发表论文46篇,获授权专利7项。 历经近60年,中心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发展,伴随着中国油气工业的蓬勃发展而快速发展,现已建成为我国地质行业,特别是油气地质与勘探行业内,集教学、科研、实验、实践、培训、学术与技术交流等于一体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具有实验教学定位准确、教学理念先进、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卓有成效、实验室硬件与环境省内一流、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布局优化、服务领域广、容纳规模大、成果显著、特色突出等优势。为皇家永利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下的所有学科专业,以及石油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对国内相关高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起到了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