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暑期我院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2025-08-13 作者: 编辑:黄丹超 审核: 浏览:[]
暑假期间,我院多位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围绕氢能与能源化工、油田化学等研究领域展示了最新成果,并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以下是部分学术活动回顾。 8月11日,由中国化学会与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第十届流变学专委会在天津五大道希尔顿花园酒店顺利召开。会议主题为“新起点·新征程·团结一心共创ICR2027”,旨在推动流变学研究的发展,并为即将举行的第20届国际流变学大会(ICR 2027)大会做出规划与准备。此次会议邀请了流变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讨论了第十届流变学专委会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以及各项任务的分工。专委会主任委员袁学锋详细阐述了专委会的核心使命及工作规划,并介绍了筹备ICR2027的各分会场设置与关键时间节点。我院段明院长受邀参与本次会议,并聘为流变学委员会委员。 8月7日,由我院主办的油田化学研讨交流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邀请了自比利时SYENSQO (世索科)公司、日本日星产业株式会社、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所、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国内外10家单位的17位代表参加。聚焦国内外油气田应用化学新挑战、新技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共同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成果分享和交流,寻求合作机会。我院唐鋆磊副院长担任主席,详细介绍了我院油田化学研究方向的历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鲁红升教授分享了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进展,黄丹超老师介绍了钻井液研究的最新成果。 7月31日至8月4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河子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25年(第二届)西部能源化工与生态环境”学术会议在克拉玛依召开。来自全国能源化工、生态环境领域的35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化工与生态环境修复”展开深入研讨。在大会报告环节,胡杰和刘忠范院士、贺泓院士、杨涛院士、曾宏波院士、张锦院士、徐春明院士等顶尖专家分别就“超级蒙烯材料:概念、制备及其应用”“环境催化研究前沿与展望”“新型生物能源: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力”“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分子间作用力与界面科学”“AI赋能材料研究新范式”“绿电化工新过程”“炼油向化工转型及新材料发展”等前沿课题作精彩分享,展现了能源化工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本次大会一共设置9个分论坛,我院唐鋆磊教授受邀在“氢能与储能材料”论坛做特邀报告《从“油井到车轮”发展绿色氢能的路径与关键技术》。 7月20至25日唐鋆磊教授应邀出席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利亚理工大学举行的第10届复杂体系弛豫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Meeting on Relaxations in Complex Systems (10thIDMRCS)),包括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物理学教授Anders Nilsson、中科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等知名教授在内的全球近千名学者专家参会。该研讨会起始于1990年希腊克里特岛,是复杂系统领域最受关注的国际会议之一,其研讨的主要议题包括: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和量子物理,研究对象主要为硬物质与软物质的集体动力学(collective dynamics)、活性物质、液态、玻璃以及各种类型的有序和无序系统,简而言之是复杂物质及材料的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问题。唐鋆磊教授因其在玻璃态材料及无序合金界面电化学、电解水制氢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工作,受邀作为召集人在该研讨会首次设立氢能分论坛,并做分论坛邀请报告《The interface switching on/off of multi-disordered alloy to improve durability of HER electrodes in water electrolysis under unstable renewable pow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rosion and catalysis》。 暑期期间,我院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分享了学院在各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声誉,也为今后的学术合作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平台。 下一条:化学化工学院代表西南石油大学联合主办2025国际表面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