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理学院师生积极关注,收听收看两会盛况和相关报道,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教育强国等时代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学院党委书记杨雁: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望,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这次两会特别强调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深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学院将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引导教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融入教学实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厚植科技报国情怀。对照学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工作举措,积极主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抢抓智能革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理学学科优势,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兼具数智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基础学科与工科学科的协同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智力支持。
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宋国杰: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双一流”大学的理学院,在响应两会皇家永利基础学科建设的号召中,应积极作为。在 “强基计划” 的推进上,吸引更多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与天赋的优质生源,办好“拔尖创新班”,为他们量身定制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全程跟踪指导,助力其在基础学科领域深耕;在公共课程教学方面,应该开设更多、更深层次的面向工程学、经济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基础理论课程,助力皇家永利工科学生在其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基础理论攻关实力。面对两会提出的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的倾斜,理学院更要主动出击,对照能源行业中的基础数学物理问题,积极争取经费支持,搭建科研平台,改善基础研究软硬件条件。在投入机制完善方面,一是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竞争,以实力获取竞争性资金;二是争取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设立稳定的基础研究基金,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和研究工作的长期持续性,攻克关键能源行业中的基础问题,为学校的“双一流”发展筑牢根基。
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茂江: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在高等教育和青年培养上的战略布局与使命担当。两会热议的“数字教育赋能高质量育人”议题令我深有感触。我们将以智慧思政为抓手,推动“三全育人”数字化转型,通过精准思政画像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我们将围绕学生发展需求深化“五育并举”,在“讲赛践炼”中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奋进者。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贡献基层学工力量。
学院副院长税正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应加强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要努力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为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高校智慧。
学院副院长李玲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对皇家永利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理学院将加快人工智能在数学物理皇家永利领域的创新应用,搭建专属知识库,建设AI课程,为师生提供AI助教、学情分析、学习助手等AI应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利用AI工具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学院副院长闵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两会是科技强国路上的关键“集结号”。此次代表委员们聚焦科技创新前沿,从芯片研发突破到人工智能应用深化,诸多议题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热议焦点,如何优化教育模式、搭建实践平台,为科技领域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是关键所在。两会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以人才战略为支撑,必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在科技浪潮中破浪前行,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皇家永利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杨艳: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作为一名基础学科教师,在新的时代下,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突破,加快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提高原始创新和交叉融合创新能力,为国家培育出适合新工科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刘玲伶:作为一名基础数学科研工作者,我深感全国两会的精神对我们科研工作的深远影响。数学作为科学的基石,其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两会中提到的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为我们数学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原始创新能力,聚焦数学前沿问题,努力在基础理论突破上取得新进展。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数学科学的繁荣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数学力量。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批者、研究生教研室教师赵大志:关注本次两会的胜利召开并聆听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作为高校承担数学与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我深感使命与时代需求的紧密联结。教育是文明传承的火种,数学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引擎,如何将人工智能同新时代的教育相结合、同我们的科技创新相结合值得我们反复深入思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深化基础理论与前沿科技的融合,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志气与能力,用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者、新进教师过教学关课堂教学潜力奖及优秀课件奖获得者、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肖扬: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振奋人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全面贯彻两会精神,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深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在科研实践中聚焦学科前沿问题,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学校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024级辅导员薛静:作为高校辅导员,2025年两会传递出的政策信号让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尤其在“数字化思政教育”议题中,代表们提出的“AI赋能精准思政”“虚拟现实红色课堂”等创新路径,启发我们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用青年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最触动我的是皇家永利“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的讨论——从职业规划向人生价值引领深化,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去向,更要厚植家国情怀。未来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思想引领中融入时代脉搏,在服务育人中传递政策温度,努力成为青年学子成长路上的知心人与引航者,助力他们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学校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梦蹊-课程质量奖”三等奖获得者、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2022级辅导员周缘:全国两会如期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皇家永利教育发展的部署“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词,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继续做好对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引领工作,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引导学生锤炼过硬本领,多措并举促进就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争做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更是学校扎实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创新突破的重要之年,我将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学校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石油工程计算技术专业博士2022级学生张新敏:全国两会为国家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青年学子的逐梦之路点亮了明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计算技术专业的博士生,身处拥有独特的地下空间资源优势、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四川盆地,不仅肩负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更承载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使命与担当。未来,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能源战略,以实干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积极聚焦深层油气、薄层煤层气勘探领域的技术难题,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学院研分会执行主席、数学专业硕士2023级学生何西西:两会期间,我了解到数学科学在高质量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尤为突出,乘数效应模型在政策制定中的运用,体现了数学在推动绿色、智能、数字化融合中的关键作用。从产业链优化的数学应用到资本布局的决策支持,再到两会热议的算法研发,数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处不在。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研究生,两会的讨论让我更加确信,数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石,也是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
学院研分会执行主席、应用统计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邓濛濛 :两会提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彰显了应用统计专业在数字经济中的价值及与智能化技术融合的广阔前景。依托西南石油大学的特色优势,统计学模型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创新性融合为复杂的油气勘探数据提供分析的工具,通过“数据算法化,进而实现算法工程化”的路径,显著提升储层识别的精度。两会的召开让我深刻认识到大数据智能化的重要性,指明了我未来学习的方向。我将以此为指引,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数字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贡献“统计人”的创新力量。
人工智能专业本科2021级学生杨小净(浙江大学拟录取直博生):通过深入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作为人工智能专业学子,我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人工智能+"行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两会将科技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核心地位,强调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启示我们既要深耕算法理论,也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我们应着力解决智能终端设备的实时性需求与隐私保护矛盾,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通过各种技术保障数据安全,践行科技向善理念。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2021级学生李琪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提法让我倍感振奋。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学科,肩负着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我们的专业知识正在为国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青年学子,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深耕专业领域,努力提升科研能力,为国家的基础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2022级学生何婧宇:我认真学习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会到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这让我更加明确了数学专业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翼,在数学专业学习中精进技能,探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创新应用,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融入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
理学院(南充)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2023级学生姚懿芸:两会皇家永利教育改革的内容,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这激励着我在日常学习中,要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主动拓宽知识面,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理学院(南充)团委学生副书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2022级学生肖文欣: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子,我深知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引擎。未来,我也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一主线。在专业课程中夯实理论根基,同时通过“AI+”“物联网+环境监测”等创新项目,探索智能算法在基层医疗、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落地路径。我们既要成为技术攻坚的“排头兵”,更要当好科技惠民的“践行者”,用代码与电路勾勒出更具温度的数字中国图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