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正文

应对“两深一非”挑战 资深专家为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献计
来源:石工院   作者:贾文龙 孙茜  编辑:向发全  审核:曾明友 终审:杜鹏    日期:2025-07-04  访问:

面对油气勘探开发向“两深一非(深层、深水、非常规)领域拓展,油气行业向低碳、绿色、智能化转型的挑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时俱进,是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日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邀请油气行业资深专家就此进行了专门研讨,专家们给出了深刻中肯而富有前瞻性的答案。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廖仕孟指出,要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应用,将工程现场的成套先进技术引进课堂。要强化学生对油气地质基础的认识,奠定油气开发理论基础。要紧跟国际能源战略和开发新形势,在页岩气、煤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领域形成优势、办成精品。重视学生展示自我、推荐自我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冉启全认为,石油工程的理论发展非常快,石油地质理论发展更是天翻地覆,这些新知识需要融入课程体系。石油工程专业是交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有与深层、深海、非常规相关的课程设计,要多建设井筒-地面一体化课程,地质-工程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的总体和系统工程观。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韩烈祥指出,石油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三类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创新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应差异化开展三类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与实验能力、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等职业能力。教学大纲应领先于企业技术,要加强万米深井、非常规、新能源、控压钻井、信息化钻井等新技术的融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世远认为,要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建立教学团队,加快企业导师融入教学的步伐,制定企业导师的工作量核算方法。要优化课程知识体系,避免不同课程知识的重复。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伟指出,专业发展要和行业的需求结合到一起。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按照正向设计、反向实施的原则开展。加强产教融合课程团队建设,推动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继续探索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学路径。加快AI课程建设,增大AI课程覆盖面。

校内专家朱红钧、王平、李晓平、康毅力、唐海纷纷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可按照“石油工程+CCUS”“石油工程+新能源”“石油工程+AI”形成“石油工程+三化(低碳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格局。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采用校内专家+校外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大专家与本科生接触。进一步加强地学、新材料、信息领域知识的融入,围绕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以及能力培养梯级递增关系,改革或重组课程体系。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专家们来自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科研与教学一线,经验十分丰富,提出意见十分深刻中肯,提出的建议富有前瞻性,对于石油工程专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本硕博人才培养,以及石工院整个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消化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做好石油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着力培养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研讨会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