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南石油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广大师生在校党委带领下,扎实工作、刻苦钻研、辛勤探索,为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迎接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迎接党代会】专题,从不同视角展示10年建设成就,讲述党代表和普通党员的故事,激励全校师生再立新功,再创辉煌。本篇讲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卢聪教授的故事。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石油和化工行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这些荣誉称号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卢聪教授。最近他被当选为西南石油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代表。
一个静得下心来的人
卢聪是个静得下心来的人,常常一坐便是一整天,看到他忘我的状态,有时同事会打趣地说:“卢教授的头发又掉了一撮。”
他一直致力于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酸化增产改造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关注复杂裂缝导流能力的长效保持机制及工程技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及油田协作等30余项课题的支持下,突破非均衡裂缝扩展、岩石应力损伤变形和流体携砂运动等基础理论,创新裂缝形态模拟调控、流动能力评价和导流能力调控等技术,取得了富有皇家永利特色的研究成果。
他创新建立了支撑剂嵌入深度蠕变理论模型和嵌入深度测试方法,首次自主研发了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并制定了行业标准,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认可。韩大匡院士评价说:“支撑剂嵌入深度测量方法与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卢聪所申报的“致密油气藏压裂酸化裂缝长效支撑机制”获批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计划资助。
一个爱跑现场的人
搞科研不仅要坐得住,还要勤跑动,需要经常去现场。自2011年留校至今,卢聪飞行超过40万公里。今年4月,在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公司一待就是20天,公司首席专家蒋宝云开玩笑说:“今年我们公司必须给卢教授评一个优秀员工。”卢聪说:“理论创新一定要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干压裂就是要将科研成果‘压’进油气储层。”他的成果在现场的转化度非常高。
卢聪与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发明了“局部集中射孔”“组合粒径控制嵌入”“变密度加砂”为一体的支撑剂高效铺置高导流压裂技术,突破了我国技术瓶颈和国际技术局限,在环渤海湾、四川等数十个油气田500余油气井应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因此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马永生等认为这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团队的支持下,卢聪正牵头探索一条高校与油田之间的科研项目风险承包合作新机制,首先在胜利油田8口井应用并初见成效。“这开创了高校科研的一种新模式,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负责人郭建春教授自信地说。
一个领着学生跑的人
教学上,卢聪是领着学生跑的人。为适应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际化、工程技术前沿化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他不仅担任《采油工程(英文)》课程建设负责人,率先开设全英文课程,还大胆实践,增加“案例式+讨论式”学时,将油气田开采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理论、新技术设置为案例主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让本科生接触到研究生才能学的知识。通过课堂学习、课后文献调研、全英文课堂演讲演示、教师点评、课后再总结的开放互动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卢聪依托所在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与中石油川庆钻探井下作业公司、中石化西南分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和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深入开展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合作,建立了“认知、生产、应用”的三阶段实践环节。通过完整跟踪油气藏压裂酸化设计与实施的技术进展,全面掌握解决水力压裂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问题导向性;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及学科创新设计大赛等应用实践,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工程方案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他的得意弟子马莅,研究生期间就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连续3年获得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马莅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很幸运可以在人生的关键阶段遇到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