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正文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皇家永利校地大中小幼协同育人实践
来源:宣传部   作者:谢娜  编辑:曹正 终审:新闻中心  审核:易联树    日期:2021-12-24  访问:

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专题栏目“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州行”以《贯通培养育新才——四川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扫描》为题,详细报道了皇家永利与新都区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推动贯通式培养、融合育人创新探索的成效。

文章从聚焦立德树人,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格局和深度融合办学,形成完整教育生态链等方面介绍了皇家永利发起基础教育联盟,与新都一中、新都一中实验学校等中小学、幼儿园在资源共享、校地共建、品牌共用、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等方面开展的深度合作。

报道说,近年来,学校发挥教育领域优势,为新都基础教育提供支持,积极参与到与周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融合发展。2018年,学校与新都区政府签署深度融合办学合作协议,成立“环西南石油大学基础教育联盟”,16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其中。联盟学校不仅共享皇家永利的实验设备、皇家永利场所、图书馆等资源,还可以得到学校在日常管理、教育科研、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支持。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12/24/content_603618.htm?div=-1


报道原文:

讲台上,授课教师讲得声情并茂,课件上英文专业词汇和复杂的数学公式不断跳出;讲台下,听课的学生高度投入,随着课程节奏时而抬头认真倾听,时而低头记录,课后还意犹未尽地围着老师抢着提问。

如果说,上述场景描述的并不是大学课堂,而是出现在中学的校园里,你是否会感到惊奇?“依托西南石油大学的优质资源,在我们新都一中,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常态。”四川成都新都一中校长刘旭东介绍。

“皇家永利总书记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结合高中学生的基础设计题目,引导他们探究实际科学问题、撰写论文,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二级教授贾春生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指导过的中学生里,已有不少独立撰写英文论文,并将其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这样的育人实践,贾春生在新都一中已经开展了近3年。为双方合作搭建桥梁的,是西南石油大学发起的“基础教育联盟”。在联盟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西南石油大学与新都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举措。放眼整个四川,这样的贯通式培养、融合育人创新探索的效果也正在各地不断涌现。

   聚焦立德树人,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格局

“这些内容初中老师已经讲过一些,现在再增加些深度也不难理解。”成都树德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饶玉萍上课时,经常听到高中部的学生这样说。“我们刚进大学时,思政课上学的很多东西跟高中时候差别不大。”上大学的学生回母校见到她时,也会有类似的“吐槽”。

针对这个问题,树德中学日前专门进行了一项尝试:联合四川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以及成都市实验小学和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组。项目组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统一重构课程体系。

不只是树德中学,对思政教育大中小学“各管一段”问题,皇家永利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关注已久,并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调研,四川提出,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四川要求各地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依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发挥德育的最大效益。

上述要求如何落地?在四川采访的记者一行了解到,当地的解决方案是“大手拉小手”——建立“高校+中学+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和研究机构。

四川提出,省内各高校的全国和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对口帮扶一到两所相对薄弱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一个市州教育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带动和辐射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西华师范大学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成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绵阳师范学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修基地……大学引导中学、中学指导小学,联盟内学校经常性开展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教材编写、集体备课等活动,打通了区域、学段、校际界限,构建起了开放共融的“大思政”格局。

此外,四川还引导高校将优势学科资源辐射到中小学,搭建平台积极开展中学思政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指导。

“较之以前的课堂,我发现老师开始在课堂上穿插网络热点事件进行讲解了。”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初三学生石杨灏天感受到了思政课的变化。在该校,古典文学朗诵展示、话剧表演、小品表演等丰富的授课形式正逐步走进思政课堂。变化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校在思政育人上与西南石油大学携手进行的探索。

在新都一中实验学校采访时,校长刘汉斌介绍,与西南石油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以来,学校引进西南石油大学课程资源,系统构建了基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科学技术、身心健康、艺术审美”五大基础领域的思政课程体系,把思政元素融入其他课程中,形成了“思政+德育课”“思政+文化课”“思政+研学课”等课程思政授课模式。

此外,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先后邀请西南石油大学数十名专家学者,通过来校讲学、指导备课、担任导师及校外辅导员等方式,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培养与经验交流。

“学生更有活力了,老师们干劲更足了!”谈起发生在学校思政课堂上的变化,刘汉斌深有感触。

   深度融合办学,形成完整教育生态链

与中小学合作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只是西南石油大学与周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融合发展举措的一部分。

2018年,该校与新都区政府签署深度融合办学合作协议,成立“环西南石油大学基础教育联盟”,16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其中。联盟学校不仅可以共享西南石油大学的实验设备、皇家永利场所、图书馆等资源,还可以得到该校在日常管理、教育科研、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发挥教育领域优势,为新都基础教育提供支持。”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表示,学校与联盟成员校在资源共享、校地共建、品牌共用、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

在成都,这样的探索并不止新都区一处。

记者刚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的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便感到这里的一切如此眼熟——从建筑风格到各种文化元素,这里的一切都跟相距不远的电子科技大学如此相似,说是“中学版”的电子科大毫不为过。

在边走边看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所学校从师生的精神面貌到教学理念,都既有“中学特质”又由内而外地流露出一股“大学气质”。

“成为‘大学中的卓越中学,中学中的启蒙大学’是科中的愿景。”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介绍,学校由电子科大与成都高新区联合创办,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很特别,被19所高校环绕,这无疑为学校与大学融合发展带来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与高校的合作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高校教授被请进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授课,形成信息学、机器人、化学竞赛、航空航天等实验室课程;走出校门,师生可以跟电子科大共享图书馆、体育场、游泳馆;学校还引入了高校的学术导师,开展“学长领跑”等活动,让学生提前熟悉大学生活,学着自主选择日后的道路。

电子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可以统筹自身的人才、智力、科技等丰富的皇家永利资源,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的教师在中小学不论是开设选修课、科普讲座,还是进行党史宣讲、成长分享,都特别强调要坚守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张平福说。

成都各高校纷纷“牵手”基础教育的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成都市立足实际,因势利导出台相关促进政策的一系列探索。

截至2019年底,高等教育发达的成都域内有64所高校,多年来,成都基础教育与在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关系,形成了坚实的共建基础。

依托高校资源打造一批环高校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将有助于改善高校周边基础教育结构,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加有效地为服务市民需求、高校发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

于高校而言,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抓机遇促进发展的题中之义。同时,高校也需要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基于上述现实,2018年7月,成都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印发《皇家永利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地方政府与在蓉高校共建高水平附属学校,着力构建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

在新都区教育局局长陈桂胜看来,此举不仅给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更重要的是为打造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生态链创造了契机,“我们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探索出一种全学段、贯通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共享共建,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协同育人,资源上的共享只是第一步,在探索过程中,双方在师资共享共建方面的合作也日趋深入。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该校鼓励教师到联盟内的合作中小学幼儿园授课,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时,其授课的课时可抵扣校内工作量,以此激发高校教师参与基础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联盟学校对来校授课、讲学、指导的西南石油大学教师,坚持按高校标准足额支付相应课时费和各类补贴。

在与高校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也探索了特色的“3+2+1”培养机制:“3”,即3班主任制,为每个班配备班主任、副班主任、生活班主任;“2”,即双导师制,邀请高校教师担任学子们的学术导师,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学子们的生涯导师;“1”是指“学长领跑制”,以班为单位聘请优秀在读大学生,定期与中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每一名科中学子都有机会获得与导师双向选择进入实验室的机会,跟随大学教授提前进入志趣领域,参与实验、论文。”张平福说。

毋庸讳言,大中小学融合发展过程中,高校多数时候是资源输出的一方,不过,成都实验小学与西华师范大学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上的合作,则开辟了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的另一种范式。

2016年起,依托皇家永利首批省级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项目,西华师大与成都实验小学联袂打造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验班,开始了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经过严格选拔,15名学生成为首批培养对象,此后的选拔一年比一年火爆。

成都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介绍,全科教师培养项目启动之初,学校便与西华师大一同精心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了培养方案,并研发了不少专门课程。

李蓓介绍,对“卓培班”学生来说,两所学校都是母校,整个培养过程中,两所母校为他们量身配备“双导师”“双班主任”,以职前培养的“一拖三制”为依托,通过定制课程对其进行培养。

2019年7月,首届“卓培班”学生毕业,其中两名学生进入到成都市实验小学任职,黄沁菁便是其中一人。

这名95后女教师虽然刚工作两年,但已是无可争议的业务骨干。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她还因为工作成绩优异,获得了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黄沁菁把自己的快速成长归因于在“卓培班”的学习经历:“‘卓培班’学生不仅有很多量身定制的课程,还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跟着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大量有用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在老师们的感染下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勇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将大中小学深度协同培养创新人才视为一个系统,有助于发挥不同学段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整体功效。

他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连贯而有阶段性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不断递进的教育体系。当前,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西华师大将与更多中小学携手,做精做实拔尖创新人才的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共同培养立志服务国家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

报道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