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师想

您的位置:首页»师想»正文

李民:立德树人 正风笃行 争做教育大先生
来源:艺术学院   作者:李民  编辑:向发全  审核:夏艳 终审:杜鹏    日期:2025-06-30  访问:

按:本文是作者在艺术学院举办的“2025年全校师生党员培训第一次集中大课”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

我的书房里有两幅画,一是袁隆平先生站在稻田里做科研的,画上有我写的一句话:之所以会有琐屑的烦恼是因为我们胸无大志。先生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让全世界都不再挨饿。2017年8月,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一行不远万里专程来到湖南长沙,为袁隆平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16天前,就是今年6月11日的上午,冈比亚农民穆萨双手捧着一袋非洲产的中国杂交水稻米,恭敬地摆放在袁隆平院士墓前。这位非洲汉子声音微颤:“袁老师,您的种子在冈比亚生根了,我们不再挨饿了……”

女儿读高中的时候,他们校园里有一条横幅:要做袁隆平先生那样的人。女儿去西南大学读书的时候,她对我说,我终于和袁隆平爷爷成为校友了。袁先生去世的当天,我正在西南大学附属医院陪护女儿,出院的那天我和女儿到袁先生塑像前恭恭敬敬地献了一束花。女儿毕业的时候,我和夫人、女儿、儿子一起在先生塑像前向先生三鞠躬。我给孩子们说,我们都要做先生那样的人,他是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真正把生命献给人民的人。

书房里的另一幅画上是张桂梅先生,我也写了一句话:要做您这样的大先生。

2025年云南高考查分系统启动,来自华坪女子高中的159名考生中有151人过了本科线。十五年来,拖着病体的张桂梅先生十五次送考;十五年来,2000多名女孩子从大山里走出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我不羡慕各省的高考状元,也不羡慕那些跨进清华北大校门的天之骄子,我羡慕袁隆平先生,羡慕张桂梅先生,我羡慕的不是她们胸前的“七一勋章”,而是他们始终能坚持理想,坚守信念,做一个纯粹的人。有些人年纪越大越复杂,有些人年纪越大越纯粹,我希望我们都不要老奸巨猾,而要返老还童,做个纯粹的人。

两头算起来,今年是我教书的第三十年。三十年来,从中学教到大学,从中学生教到硕士生,时代不同了,人也不同了。这个世界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人们被裹挟、被诱惑、被碾压、被评价、被定义、被以某种最适合侵入你的方式侵入,教育变得不再纯粹,而是要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博弈。老师也变得不再纯粹,要和学生、家长、时代博弈,要和社会的某些观念、风气博弈。有时候我怀念我们当年读书的纯粹,怀念我教书育人的快乐;有时候我感慨现在的事务繁杂、疲于应对,感慨现在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教育似乎变得不再神圣,不再是那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但是,每当我想起袁先生,想起张先生,我就会深刻反省,就会觉得羞愧,就会再次调整自己,鼓起勇气,积极地面对我的学生、我的课堂和我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深知,我的烦恼是琐屑的,是志向还不够远大,胸怀还不够宽广;我深知,我的奉献是不够的,我的努力也是不够的。教育正面临着种种挑战,我们必须直面挑战,才能打赢这场新时代的战争。我要以两位先生以及更多的优秀党员为榜样,以更宽阔的胸怀、更高远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更积极的行动来教书育人。虽然,我只是小卒子,但要争做大先生。

(李民,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学教学评估与督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皇家永利写作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