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师想

您的位置:首页»师想»正文

陈婧:回望与前行
来源:教务处   作者:陈婧  编辑:向发全  审核:杜鹏 终审:新闻中心   日期:2023-07-24  访问: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走进西南石油大学已经十五个年头了。从南充到成都,从四教到思学楼,从外语系到外国语学院,一路走来,经过了许多。今天,翻开记忆的相册,回望过去,以便更好地前行。

画面一:寻找与发现

成为老师的第一副画面是什么呢?寻找教学的意义,发现课堂的魅力。这似乎是每一个教学新手的必经之路。

还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师范背景的我从没想过会走上讲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聘为广州商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兼职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我,靠着“直觉”和“热情”给刚刚军训结束的大一新生们上课。但是即使这样,在与同学们道别之后,我惊讶地发现邮箱里挤满了同学们发来的邮件,读着邮件,眼前浮现出他们那一双双望向我的眼睛,在军训后黝黑的皮肤衬托下更加闪着光芒的眼睛。因为那些眼睛,2008年毕业之后,从广州到成都再到南充,我拉着一只大箱子,揣着懵懂和热情,来到了郁郁葱葱的南充校区。

初上讲台,我承担的是英语基础最弱的C级班课程。怎么调动学生的兴趣呢?每次我会努力把英语知识和故事趣闻结合起来,同学们注意力差了就说个笑话,单词记不住了就画个漫画,那时的课堂是“散打”式的教学。后来,教研室给我安排了指导老师徐仪老师,蕙质兰心,让人如沐春风的徐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听了徐老师的课,我发现似乎课堂不可太“随意(loose)”,需要“管理(management)”。一次教研活动,胡登攀老师的示范课让我迎来了我的“顿悟时刻(epiphany)”。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回答问题后及时的反馈、纠正和表扬,内容与练习的紧密衔接,我发现教学需要老师的设计与引导。

正是这些时刻和画面让我真正开启了教师之路。教学应该是实现教师教学目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双向活动。教师要带着对讲台的尊重和敬畏,对得起每一双望向你的眼睛,给予他们知识、方法与启迪。

画面二:反思与实践

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志性画面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是能与自我、与学生、与课堂对话,从实践到反思再到实践的循环开始良性运转的那一刻。

2010年到新都校区,我开始承担大学英语I类学生的教学。从大学英语、实用英语写作、科技翻译与写作、商务阅读,教研室安排的教学任务我从不推辞,在不同的课程中,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记得一次学院的教学比赛观摩,吕旭英老师满面笑容走进教室,直接走进学生当中,与他们寒暄,然后自然地开始了课程,教学活动生动新颖,整堂课一气呵成。还有一次学校督导组老师听课,看到了我的听课本,老专家翻起本子认真读了起来,读罢朝我点点头说,这样的听课笔记真好,特别是教学反思,你可以在你的教学中去检验。这些经历让我大受启发,我开始从“第三人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摩别的老师的课堂,收集学生评教和反馈,从考试成绩和学习效果检视教学。我开始习惯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即使上同一门课,每一轮的教学都有不同,这也让我的教学一步步慢慢提升了,我也开始在各类各级比赛中得到了肯定。

教学是一个永不停止地追求“更好”(strive for better)的过程,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过程中应自我监督与调试,不安于现状,不囿于一隅,永远与自己同行。

画面三:成长与成就

那么一名优秀的老师该是如何呢?我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我想,TA应该是立德修身、学识渊博、仁爱赤诚、塑造灵魂,指引学生成长,成就学生的“执灯人”。

2015年访学回国后,我承担起英语专业的课程。英语写作、翻译、口译课程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着一届一届的孩子们在英语专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评教中留下“给婧姐打call”、“干货王”的肯定,在毕业后去到上外、中大、南大、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造,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记得2015级最后一节写作课,下课后孩子们递给我一个小本子,翻开一看,竟是班上同学每人给我的留言,有的还配上了或可爱或写意或略显“惊悚”的画。一位同学写道:您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也希望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正如学院督导专家何姗老师说的,学生们的“土味情话”是一剂欲罢不能的“毒药”,让人再苦再累都心甘。孩子们在取得好成绩之后会给我留言,说课上学到的东西帮助了考试、帮助了工作。还有的孩子说,上课的时候听懂了,后来又忘了,但是看待问题的方法似乎变得不一样了。似乎正应了学院督导组王志林老师说的那句,我可以教得不好,你们不能学得不好。

教学最终是要为学生的发展和美好生活服务,优秀的教师自然是内容、方法和成效为王的,但是真正的优秀可能是更高更深的灵魂的触及和共鸣。

回望过去,这些画面似乎串起了我的这十多年的历程,每每想起,他们都闪闪发光地躺在我记忆的相册中,温热而鲜活,总是张开双臂等着温暖在工作中迷茫的我、疲惫的我,也提醒着我别忘了那一双双眼睛,记得来时的路,牢记那些优秀的前辈们给的感动和教诲。

遥望前路,“经师”“人师”之路还很漫长,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对当前的教师不断提出新要求新挑战,我还有太多需要努力提升的地方。但“路虽远行则将至”,只要一直在路上,去寻找、去发现、去反思、去实践、去成长、去成就,目标总会更近一些,再近一点。

期待下个十年、二十年,更多画面最终汇集成那本名为“师”的相册。与大家共勉。

(陈婧 副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曾获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一等奖、校级课堂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