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与就业如何抉择?如何看待和使用人工智能?这些常常令学生困惑的问题,一顿饭、一杯茶的工夫或许就可解决。这不,地科院就将这些话题搬到餐桌、书院,师生们一边撮饭品咖啡,一边交谈,图的是个松弛感。
5月16日午餐时间,地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勇和2022级辅导员程鑫、刘肖与8名大三学生在学生第一食堂外伞座区围绕考研与就业、职业发展进行了亲切交流。张勇分析了地学类专业考研形势,建议同学们早规划、早行动。他指出,考研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信息与心态的博弈,要结合自身兴趣与学科优势选择院校,不盲目‘卷’进度。”刘肖则分析了地质、能源、环保等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提醒同学们“简历要突出专业技能与实践经历,暑期实习是接触行业的最佳窗口”。谈及学业提升,程鑫重点强调科研思维培养,认为大三是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的关键期,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哪怕是基础性的数据分析工作,也能为未来升学或就业积累核心竞争力。”针对“跨专业考研如何准备”“科研入门迷茫”等问题,老师们逐一记录并给出个性化建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5月20日上午10:00,地科院在临溪书院开展了以“AI助研正当时”为主题的第五期“导师咖啡会”。地理信息科学教研室主任汪宙峰、党支部书记王成武、青年教师高钰、郑鸿瑞、辅导员程鑫与30余名研究生一边品咖啡,一边聊AI。汪宙峰说:“AI是科研的得力助手,但绝不能过多依赖。我们必须夯实专业基础,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24级学生刘逊问到“如何让AI理解专业知识”这一问题时,郑鸿瑞回答说:“现代AI已具备强大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重点不在于输入专业知识,而在于判断答案的可信度。”有同学问起将来的就业问题,王成武说:“在全球经济形势波动的背景下,建议同学们关注国际动态,拓宽视野,同时保持定力,深耕专业领域。行业周期起伏是常态,唯有扎实积累,方能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