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老师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座谈会,邀请在保研、考研、考编、就业等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毕业生与学弟学妹倾心交流。
毕业生李枢琳、罗萌围绕保研要求、科研竞赛、面试技巧等分享了心得。她们谈到,保研同学需成绩优异,在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或在大创项目等科研中表现突出,且要熟悉推免流程,依院校及方向调整简历,避免千篇一律。刘城鑫、刘松、段知音分别讲述了备考计划与心态调整方法,希望学弟学妹依据目标院校制定月计划、周计划,高效管理学习时间。他们还针对英语、政治、专业课学习给出建议,强调劳逸结合。黄渝惠从学校与专业选择、申请流程、材料准备等方面分享了留学申请经验。郑松生聚焦考编的信息搜集与心态管理,分析了事业单位考试题型,分享了备考资源渠道。
刘昊阳、李昊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适应三个维度分享了求职经验,揭秘职场“通关秘籍”。刘昊阳告诉同学们:“求职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投递简历石沉大海,面试遭遇强劲对手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因此,同学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一,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求职不要盲目撒网,而要精准定位,你的专业优势是什么,你学习的东西在工作上怎么体现出来,还有你的性格特质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思考清楚上述问题能让自己在筛选岗位时更有针对性。第二,比赛和实习经历是简历上的重要内容。实习经历不仅让我们将理论知识落地,更能提前了解职场规则和工作流程,在面试中这是重要的谈资,针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岗位,建议大家利用好寒暑假,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哪怕起点不高,积累经验、了解行业最为关键。第三,及时复盘,每次面试后总结得失,调整状态,保持韧性,被拒绝是常态,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并迅速投入下一场。校园与职场既是“无缝衔接”也是“巨大跨越”。 虽然专业知识能用上,但职场更强调结果导向、效率优先、责任担当。需要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李昊微笑地说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同学们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希望同学们可以结合专业、自身兴趣及市场需求变化,选择自己心仪的一个职业。大三的同学一定要做好专业实习,实习经验不仅是未来求职中的加分点,同时能增加工作经验及岗位适应度。另外,在笔试环节,要表现出专业知识及技能。在面试过程中,要胆大心细,勇于表现,让面试官看到自己。面试通常分为群面和单人面试两种。群面的话,要抓住关键点,表达清楚,在人群中处于领导地位才能脱颖而出。在单人面试中,对个人简历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要扛住压力,不要害怕。”
科研助理张晴霞、党支部书记刘玲伶,青年教师代表张江波、王挺、鲁盈吟分别分析了考研数据,强调培养“数学+计算机”复合能力,就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提出建议。教研室主任金检华部署了2025年实习工作,表示要着力强化教研室与学工之间的紧密联动,加强“讲赛践炼”融合实践,深化学业帮扶工作,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理学院党委书记杨雁进行了活动总结。她指出,经验分享是传承,更是激励。愿同学们以优秀毕业生为榜样,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信计人的精彩答卷。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茂江、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教师、9名优秀毕业生代表、低年级学生代表参加了交流活动。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