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职        称:教授
导师 资格:硕导
所属 部门:开发所
学科 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 方向: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渗流机理、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注气提高油气采收率
联系 方式:13709056127

联系 地址:610500 四川成都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在科研方面,在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机理、特殊岩心分析、特殊气藏开发、油气藏工程、注气提高油气采收率等方面完成科研项目百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参与编写教材、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获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在教学方面,先后主讲了“天然气工程”“油层物理”“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3门本科生课程以及1门研究生课程“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指导统招硕士生56名,已毕业47名;负责和参与各级各类皇家永利研究项目十余项,获皇家永利教学成果奖2项。

个人经历

●1988.09-1992.06    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

●1992.09-1997.06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

●1995.07-1997.06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助教

●1997.07-2002.11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讲师

●2002.12-2021.11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2021.12-至今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

●1996.11-1996.12    加拿大Hycal能源研究公司培训学习油气藏开发实验技术


主研项目

●国家重大专项,2016ZX05053-009,缝洞型油藏注气方式和技术政策研究,2016.01-2020.12,负责

●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13-002-XA-102,低渗透油藏注气补充能量方法及配套技术研究,2008.01-2010.12,负责

●国际合作项目,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IRAQ Branch,Core Analyses Services,2011.08-2013.08,负责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PLN0116,天然气汽车燃料吸附剂的评价研究,2001.04-2003.04,负责

●国家十五攻关,2003BA613A-07-07,桥口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及渗流机理试验研究,2004.08-2004.12,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4246,电磁振荡条件下成岩天然气水合物热动力学特性及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究,2017.08-2021.12,主研

●国家十五攻关滚动,2004BA616A02-03-01-03,凝析气藏储层渗流物理特征研究,2004.06-2005.06,主研

●973项目,2006CB705804下属专题3,孔隙介质中CO2-原油体系的相态实验研究,2006.09-2008.08,主研

●国家十五攻关,2001BA605A02-04-04,高温高压条件下气水、油气相渗实验研究,2002.04-2003.06,主研

●中石油股份公司项目,油藏及含水构造改建储气库气驱机理及注采能力研究,2004.04-2005.06,负责

●中石化总公司项目,油藏压力下泡沫的形成、稳定性及微观驱油机理研究,2005.11-2006.11,负责

●中石化总公司项目,低渗透油藏N2水交替过程气锁及注入能力研究,2005.11-2006.11,负责

●中石油股份公司项目,鄯善油田注气开发实验分析与评价研究,2004.12-2005.09,负责

●中石油股份公司项目,温五注气效果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2006.05-2007.03,负责


代表性成果

(1)学术论文

●Du J F,Wang X S,Liu H,et al. Experiments and prediction of phas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for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 in the NaCl,CaCl2,MgCl2 electrolyte solutions[J]. Fluid Phase Equilibria,2019,479:1-8.

●Du J F,Chen H,Guo P,et al. The simulation study of full diameter cores depletion on volcanic condensate gas reserviors[J].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31:2388-2395.

●Du J F,Liu Q,Guo P,et al. Study on water displacing g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in fractured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J]. ACS Omega,2020,5(13):7456-7461.

●Du J F,Xiao C,Guo P,et al. Study of gas-water properti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or water-soluble gas reservoirs[J]. Toxicological & Environmental Chemistry,2015,97(3-4):306-313.

●杜建芬,肖翠,汪周华,等.BK气藏反凝析污染评价及解除方法实验[J].天然气工业,2015,35(4):1-5.

●杜建芬,李士伦,尹永飞,等.烃类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24(9):111-112.

●杜建芬,李士伦,尹永飞,等.多孔介质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机理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6,28(4):26-28.

●杜建芬,李士伦,孙雷.多孔介质吸附对凝析油气相平衡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1998,18(1):33-36.

●杜建芬,李士伦,孙雷,等.多孔介质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1,21(3):56-59.

●杜建芬,郭平,王仲林,等.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的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2):17-21.

●杜建芬,刘建仪,郭平,等.马36区块氮气泡沫水交替驱室内评价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3):51-53.

●杜建芬,李家燕,郭平,等.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石油实验地质,2010,32(5):1-4.

●杜建芬,张倩,郭平,等.高温高压下DP-4泡沫性能实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37(3):223-225.

●杜建芬,陈静,李秋,等.CO2驱油微观实验研究,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2,34(6):131-135.

(2)授权发明专利

●杜建芬,漆莲桐,郭平,等.高温高压下储层多孔介质中液烃吸附测定方法:202010840215X[P].2022-02-08.

●杜建芬,汪周华,郭平,等.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岩心束缚水的确定与建立方法:201210016019.6[P].2013-10-09.

(3)出版著作

●郭平,刘士鑫,杜建芬.天然气水合物气藏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郭平,杜玉洪,杜建芬.高含水油藏及含水构造改建储气库渗流机理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彭彩珍,郭平,杜建芬.边底水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实例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4)科研获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深层高压裂缝型气藏渗流物理模拟方法及装置,排名3,2020

●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温超高压裂缝-孔洞型油气藏渗流物理模拟方法及装置,排名4,2017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特殊气藏开发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排名12,2014
●皇家永利科技进步三等奖,凝析气藏油气体系的产状、渗流特征和临界流动饱和度研究,排名5,2002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邻域: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机理、特殊岩心分析、特殊气藏开发、油气藏工程、注气提高油气采收率。在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方面,完善和发展了常规气液相态理论的应用,在实验技术方法、地层水及天然气PVT测试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完善了常规PVT实验与理论模拟技术。多孔介质是否对相态有影响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在对露点影响方面,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无影响,也有人认为有影响。为了证明多孔介质对相态是否有影响,参与建立了多孔介质中凝析油饱和度超声波测试技术和平衡凝析油气相渗曲线测试方法,并从实验和理论上证明了引起多孔介质与常规PVT凝析油采收率差别的原因。在油气藏工程方面,综合应用多方面知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注气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分别在注气相态、注气物理模拟、注气混相压力、注气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已形成注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并为全国近20个油田进行了注气相关研究。

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郭平教授,主要成员包括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1名,高级实验师1名。团队涉及油气开发、数学、物理化学及有机化学等专业,在校硕、博士生50余人。除保持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及特殊物理模拟实验等特色技术外,近年来开辟了非平衡相态、扩散、LBM应用、分数阶渗流方程、分子模拟等新方向。团队已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及各大油田科研项目200余项,形成了大型综合科研项目的研究经验与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