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职       务:院长助理
职       称:二级教授
导师资格:博导
所属 部门:油气井工程研究所
学科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研究方向:钻井智能提速、智能钻柱动力学、油气人工智能、储层地质力学、岩石力学
联系方式:sxcdream@163.com;sxcdream@swpu.edu.cn
联系地址:610500皇家永利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5号西南石油大学明辨楼B603

二级教授、博导,皇家永利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23),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22),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得者(2021),西南石油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任中国能源学会委员、中关村绿色矿山智库青年专家,《石油学报》《石油科学通报》《Petroleum》《钻采工艺》执行编委或青年编委。目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1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19-)、皇家永利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2018-)等基金的通讯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钻井智能提速、智能钻柱动力学、油气人工智能、储层地质力学、岩石力学等方面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地区联合基金)2项(第2负责),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完成横向研究课题20项,参与完成重大横向课题(经费>300万) 2项,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70件(授权中国发明28件,美国专利4件,澳大利亚发明2件,实用新型7件),参与出版专著1部。获得皇家永利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第1、第7)、中国石油和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第1)、皇家永利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4)。研究成果在塔里木、顺北、川渝等油气田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个人经历

●2005.09-2008.07    西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理论,硕士

●2008.09-2011.07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博士

●2012.07-2012.08    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访问学者

●2011.07-2013.05    四川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6.02-2016.05    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访问学者

●2016.10-2020.12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20.12-至今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破格)

主研项目

(1)纵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474009,基于岩石细观结构的可钻性分级体系及智能识别方法,2025/01-2028/12,负责

●国家自然科重点项目(企业联合基金),U24B2038,注采交变作用下断层稳定性与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研究,2025/01-2028/12,负责

●国家自然科重点项目(地区联合基金),U20A20266,四川深部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关键问题与潜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2021/01-2024/12,负责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项目,2020CX040103,深井复杂地层钻井方式优选及提速工艺技术,2020/01-2025/12,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51774248,基于真三轴强度理论的层状各向异性岩石井壁稳定性研究,2018/01-2021/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504208,深井高应力环境下岩石冲击力学响应与破碎机理研究,2016/01-2018/12,主持

●皇家永利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19GJHZ0203,硬脆性页岩储层钻井井壁稳定性评价与应对措施研究,2019/01-2021/12,主持

(2)横向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复杂难钻地层钻井提速技术评价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2024/01-2025/03,主持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顺北油气田钻井提速推荐做法总结与优化,2021/11-2022/12,主持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深井超深井钻完井及储层改造技术研究,2020/10-2021/12,参与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天山南优快钻井技术评价与优化,2020/07-2021/07,主持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顺北破碎性地层微裂缝对井壁稳定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研究,2020/07-2021/07,主持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顺北4井却尔却克组泥岩坍塌规律分析,2019/07-2020/02,主持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巴探11x井区高效钻井技术评价与优化究,2019/10-2021/10,主持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克深2、克深8区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提速技术研究,2017/04-2019/04,技术负责人

代表性成果

(1)获奖和荣誉

●皇家永利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023

●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独立个人,2022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2022

●2018-2020年西南石油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2021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2021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独立个人,2021

●皇家永利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2019

●西南石油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7,2019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2018

●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2020、2021、2022

●西南石油大学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2018

●2013-2016年西南石油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016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4

(2)学术论文

●高雷雨,石祥超,范存辉,等.页岩储层三维平面断层重构及几何特征描述[J/OL].工程科学与技术,1-14[2025-03-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73.TB.20250304.2252.001.html.

●石祥超,陈帅.岩石可钻性分级标准的改进建议[J].石油学报,2024,45(9):1432-1442.

●石祥超,陈帅,孟英峰,等.岩石可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建议[J].石油学报,2023,44(9):1562-1573.

●Wang Z W,Shi X C,Chen S,et al. Enhancement on PDC bit based on Archimedean spiral control method[J]. Geo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4,10(241):213191.

●石祥超,焦烨,刘景涛,等.考虑深井井下动力钻具影响的钻柱粘滑振动规律[J].天然气工业,2024,44(6):87-97.

●Gao L Y,Shi X C,Liu J F,et al. Simulation-bas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wellbore stability in fractured formation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formation microscanner image:A case study of Tarim Basin,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2,97:1-15.

●Mao S,Shi X C,Meng Y,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ock drillability for three rock types under varying wellbore pressure conditions[J].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18,51:2439-2445.

●Shi X C,Gao L,Wu J,et al. Effects of Cyclic Heating and Water Cooling 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J]. Energies,2020,13:1-18.

Y●ang X,Meng Y F,Shi X C,et al. Influence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heterogeneity on liquid invasion in tight gas reservoirs[J].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7,37:169-177.

●Shi X C,Yang X,Meng Y F,et al. An anisotropic strength model for layered rocks considering planes of weakness[J].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16,49:3783-3792.

●Shi X C,Cai W Q,Meng Y F,et al. Wellbore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a New Strength Criterion[J].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 Engineering,2015,27(2):1005-1015.

(3)发明专利

●Shi X C,Yang X H,Chen S,et al. Rock drilling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true triaxial conditions of deep well drilling:US17834075[P]. 2023-01-31.

●Shi X C,Gao L Y,Liu J F,et 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safe drilling fluid density in fractured formation:US18118229[P]. 2023-10-31.

●Shi X C,Zhou X,Li J X,et al. A testing device for rock abrasiveness parameters and metal abrasion resistance parameters:AU2019101691[P]. 2019-12-20.

●Shi X C,Huang F Y,Meng Y F,et al. Test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rock drillability:AU2020100280[P]. 2020-01-15.

●石祥超,陈帅,陈雁,等.一种基于岩石细观结构的可钻性表征方法:202210774204.5[P]. 2023-03-28.

●石祥超,杨昕昊,焦烨,等.一种钻头粘滑振动严重程度的评价及优化方法:202211113422.0[P]. 2022-05-25.

●石祥超,王兆巍,卓云,等.一种针对强研磨地层的钻头切削结构及PDC钻头:202311756192.4[P]. 2023-12-12.

●石祥超,焦烨,杨昕昊,等.一种油气水平井水平段钻柱粘滑振动的仿真方法:202211662745.5[P]. 2022-11-05.

●石祥超,唐杨,陈帅,等.基于岩石细观结构与等效石英含量的研磨性综合表征方法:202210944112.7[P]. 2022-12-01.         

●石祥超,章尔罡,曹权,等.一种基于CART算法的油气钻井机械钻速预测与优化方法:202011454345.6[P]. 2020-10-01.

研究领域

●储层地质力学

●钻柱力学

●岩石力学

●油气人工智能

研究团队

主要从事储层保护、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控压钻井、深井提速钻井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团队自“七五”开始储层保护与欠平衡钻井系列技术的资料调研、技术引进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我国最早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学术团队,历经二十余载已发展成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具学科交叉优势、科研态度严谨、团队长期稳定协作、在所研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国际一流学术研究团队,引领、推动和发展了我国的储层保护与欠平衡钻井系列技术发展。近十年来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公开专利68项(发明49项,实用新型1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5部,参编2部,指导完成博、硕士研究生论文150余篇;参与了40余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内外中大科研试验项目的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