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务:开发所所长 党支部副书记
职 称:教授
导师 资格:博导
所属 部门: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
学科 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 方向: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联系 方式:wjeor@126.com
联系 地址: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B203
王健,江苏如皋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所长、党支部副书记,复杂油藏三次采油研究中心副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特种油气藏》第十一届编委。
从事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研究:化学辅助注气提高采收率、稠油注气泡沫油冷采、多介质辅助蒸汽驱、复杂油藏调剖堵水及调驱、化学驱物理化学渗流理论等。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中石油CNODC科技项目2项、油田技术服务项目73项,研究成果在油田现场应用取得显著的增油效果。
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SCI论文10篇,加拿大稠油国际会议论文1篇,授权专利15件。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15人,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86人。讲授《提高采收率原理》《提高采收率技术》《油气田开发理论》等本科、硕士、博士课程2800余学时,获2003年西南石油大学课堂教学一等奖。
(1)学习经历
●1986.09-1990.06 西安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
●1990.09-1993.04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
●1996.09-1999.06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
(2)工作经历
●1993.05-1995.11 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助教
●1995.12-2000.11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讲师
●2000.12-2009.11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9.12-至今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4035,气溶性活性剂辅助稠油冷采的泡沫油组分传质及界面膜研究,2022.01-2025.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4200,重力超覆下气体连续“剥蚀”稠油边界层的驱油机制研究,2016.01-2019.12,主持
●“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6ZX05016-001-003,CO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关键技术研究,2016.1-2020.12,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风城浅层超稠油多介质改善开发效果配套技术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非均质储层扩大CO2波及体积实验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七中区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CO2气溶性泡沫体系研发及工艺适应性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四2区齐古组油藏多介质复合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研究,2019,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九6区齐古组二氧化碳辅助蒸汽驱机理及关键参数研究,2019,主持
●中石油北京研究院项目,CO2无水压裂增产、埋存、节水效果测试,2019,主持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项目,涠洲12-1油田涠四段注气开发效果评价及生产优化研究,2019,主持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项目,牙哈23气藏天然气泡沫控制气窜技术研究及先导性试验,2020,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风城超稠油油藏组合多介质注采关键参数优化及泡沫油开采机理研究,2020,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玛湖致密砾岩油藏天然气驱调控技术研究,2021,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吉木萨尔页岩油CO2前置、吞吐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2021,主持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项目,涠洲11-4N油田涠洲组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研究,2021,主持
●中石油吉林分公司项目,CO2驱油藏压井暂堵技术研究,2022,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吉7井区稠油油藏注气辅助水驱的泡沫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22,主持
(1)代表性论文
●Wang J,Yuan Y Z,Zhang L H,et al. The influence of viscosity on stability of foamy oil in the process of heavy oil solution gas drive[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66(1-2):69-74. WOS:000265589700008(SCI收录,2区)
●Xu T H,Wang J,Lu Y H,et 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anionic-CO2-soluble surfactant Di-(2-ethylhexyl) sodium sulfosuccinate-assisted oily foam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ubbl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J]. Langmuir,2023,39(44):15441-15449. WOS:001101020100001(SCI收录,2区)
●Xu T H,Wang J,Lu W F,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mass transfer and formation mineral change in supercritical CO2 huff and puff process of shale reservoir[J]. Lithosphere,2022,2022:1-8. Article ID 6171981,WOS:000879950100001(SCI收录,2区)
●Wang J,Kang B,Zhang L H,et al. Macroscopic profile modification and microscopic displacement mechanism of weak gel flowing in porous media[J]. Journal of Chemistry,2016:1-7. WOS:000392022500001(SCI收录,3区)
●Wang J,Kang B,Zhang L H,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foamy oil[J].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2018,54(4):467-475. WOS:000446409900012(SCI收录,4区)
●Lu Y H,Wang J,Lu W F,et al. Experimental quantification of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 pores and throats with varied sizes in conglomerate oil reservoirs through CO2 flooding[J].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2022,57(6):933-940. WOS:000749091800008(SCI收录,4区)
●Xu T H,Wang J,Bai Z W,et al. Plugging performance of a new sulfonated tannin gel system applied in tight oil reservoir[J]. Geofluids,2022,2022:1-14. Article ID 3602242,WOS:000817836700001(SCI收录,4区)
●Lu Y H,Wang J,Wang J S.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of CO2-assisted steam synergistic oil recovery in heavy oil reservoirs[J]. Energy Sources,Part A:Recovery,Utilization,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2024,46(1):1658-1673. WOS:00114679990000(SCI收录,大类4区)
●Xu T H,Wang J,Lu Y H,et al. Exploring pore-scal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shale afterCO2 huff & puff in fractured shale with varied permea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2024(12):11. WOS:001181266800001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Wang J,Wang D L,Chen Z X. Experimental study of displacement mechanism of foamy oil flow in heavy oil using CO2,geo-Convention[C]. Calgary,Canada:May 7-11,2018. (加拿大卡尔加里,国际会议论文)
●王健,姚恒申,罗平亚.化学驱过程中的扩散弥散机理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3):40-43.
●王健,唐伏平,张国庆,等.化学驱互溶驱替组分输运机理研究[J].石油学报,2000,21(6):72-76.
●王健,罗平亚,张国庆.表面活性剂驱组分输运过程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3):77-79.
●王健,覃达,余恒,等.烟道气泡沫封堵参数优化及微观机理研究[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8,8(6):33-38.
●王健,张作伟,苏海斌,等. 高温高压条件下CO2泡沫性能评价及剖面改善效果 [J]. 断块油气田,2019,26(2):236-239.
●李宛珊,王健,任振宇,等.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气溶性泡沫控制气窜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9,26(5):136-141.
●赵云海,王健,吕柏林,等.高温高压油藏纳米颗粒提高CO2泡沫驱油效果实验[J].新疆石油地质,2019,40(6):708-713.
●张莉伟,王健,栾和鑫,等.砾岩油藏SP二元体系乳化性能及驱油实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0,39(1):1-7.
●王健,路宇豪.砾岩油藏CO2泡沫驱改善波及效率的可视化微观机理研究[C]//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0-11.
●刘鋆石,王健,杨志冬,等.稠油油藏CO2泡沫启动残余油机制的可视化实验[J].油田化学,2021,38(1):80-84.
●王俊衡,王健,周志伟,等.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驱油机理实验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1,11(6):852-863.
●王健,黄伟豪,赵云海,等.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新疆油田Y区块的适用性研究[J].油田化学,2022,39(2):288-294.
●樊康杰,王健,魏峰,等.陆相砂岩油藏高含水阶段驱油效率再认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3,30(3):128-135.
●魏鸿坤,王健,许天寒,等.CO2对稠油油藏的物性调控及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J].新疆石油地质[J].2024,45(2):221-227.
(2)代表性专著及教材
●王健.化学驱物理化学渗流理论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王健,张烈辉.复杂油藏控水增油技术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张烈辉,等编著.油气开发技术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780-837.
●提高采收率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42-49,217-262.
●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42-378.
●地下油气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60-175.
●油气藏开发与开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780-837.
从事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研究,包括:化学辅助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稠油泡沫油冷采技术、多介质辅助蒸汽驱、复杂油藏调剖堵水及调驱技术、化学驱物理化学渗流理论。这些技术在长庆、新疆、塔里木、吉林、青海等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应用中取得显著的增油效果。
(一)化学辅助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主持“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CO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关键技术研究”(CCUS专项,编号2016ZX05016-001-003,研究期限2016.1-2020.12)、中石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油田技术服务项目13项,研发出了适用于多种复杂油藏应用的CO2泡沫、N2泡沫、天然气泡沫体系,在CO2驱油藏泡沫控制气窜、稠油蒸汽驱油藏N2泡沫控制汽窜、凝析气藏天然气泡沫控制气窜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配套技术研究,配方体系在油田应用中取得十分显著的增油效果。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研发的YP-1型高温高压泡沫工作液性能测试装置(国内首创,耐温150℃、耐压30MPa),可以在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开展泡沫的起泡性能评价、岩心流动实验评价、泡沫微观结构研究、泡沫可视化微观驱油机理研究、泡沫油藏适应性及配注工艺研究。
(二)稠油油藏泡沫油冷采技术
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重力超覆下气体连续“剥蚀”稠油边界层的驱油机制研究(编号51574200)、气溶性活性剂辅助稠油冷采的泡沫油组分传质及界面膜研究(编号52174035),中石油CNODC泡沫油项目2项,油田技术服务项目4项,形成了稠油油藏注气泡沫油冷采技术的原创性特色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稠油开采主要采用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和火烧油层等热采工艺,平均开采成本每桶可达55-80美元,开采成本很高。稠油冷采方面技术,采用的稠油泡沫油冷采技术及出砂冷采技术,每桶仅需3-10美元,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且具有工艺简单、碳排放量低等优点。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或组合气体)携带气溶性活性剂,激发气体与稠油的界面活性,由稠油边界层逐渐深入到体相,以近乎“翻炒”的方式实现气体与稠油的“表层剥蚀+深层穿透”,整体生成大量泡沫油。目前气溶剂一般用于形成水基泡沫,尚未有人提出气溶剂辅助气体“激发”稠油形成油基泡沫(泡沫油)的研究思路,更未开展气-油组分传质和泡沫油界面膜研究。设计制作可视化反应釜,刻画气溶剂辅助气-油体系组分传质的相态变化和界面现象;采用气-油相色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气溶剂辅助稠油的膨胀、降粘、泡沫油微观结构、气-油组分传质、界面膜生灭机理,建立气-油组分传质模型及泡沫油界面膜模型;采用岩心扫描、核磁共振和物理模拟实验,优化注入参数,构建“介质优化-机理集成-协同增效”的气溶剂辅助稠油泡沫油冷采的规模化开采模式。
(三)复杂油藏调剖堵水与调驱技术
主持新疆、长庆、胜利、辽河、吉林、青海、河南油田调剖堵水及调驱科研项目50项,针对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缝洞型油藏、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油藏、稠油蒸汽驱油藏、火驱油藏等复杂油藏条件,研制出了适合的堵剂配方系列,包括预交联颗粒、聚合物凝胶/弱凝胶、二次交联凝胶、孔喉尺度微球、脲醛树脂堵剂、无机高温堵剂等,在油田控水增油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成果出版专著《复杂油藏控水增油技术与应用》,2009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研制成功“油藏整体调剖调驱优化决策及效果评价软件”(登记号2012SR089032),能够帮助石油工程师综合分析影响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建立调剖注入参数、驱替过程和增油效果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该软件建立一套油藏整体调剖的优化决策方法及效果评价认识体系,为油田改善调剖调驱效果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四)化学驱物理化学渗流理论
主持中石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油田技术服务项目8项,结合新疆、大港、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和复合驱项目,重点开展化学驱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及渗流理论研究,研究成果出版专著《化学驱物理化学渗流理论与应用》,2008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