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生事务    >   学生工作    >   正文

裹粽思贤承楚韵,赛舟砺志续华年 ——2023级社会工作2班开展端午主题班会

发布日期:2025-05-13      作者:文:纪雲清 图:陆苇     编辑:雷婷     审核:于百江     浏览:[]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5月12日下午,法学院2023级社会工作2班于思学楼A108教室举办“情系端午?万粽一心”主题班会。班会由学习委员纪雲清主持,全班同学共同参与,通过多元形式深入探寻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班会以“端午节节日介绍”拉开序幕。主持人结合PPT内容,从端午节的起源讲起,详细介绍了“纪念屈原”“伍子胥传说”等民间典故,辅以考古发现的汉代端午文物图片,展现了节日从夏至节气、禳灾习俗到人文纪念的演变历程。在“农耕基因的承袭”环节,通过对比商周时期“夏至祭地”与当代端午习俗,揭示了节日中“顺应天时、祈求丰稔”的农耕文明底色。现场播放的《端午习俗考古纪录片》片段,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历史厚重感。

随后的“端午节民间习俗”环节创新设置为多层级知识互动场景,融合趣味问答与沉浸式学习等,带领同学们深度理解习俗背后的文化逻辑:

首先通过图文并茂的选择题,考察同学们对端午起源多元说法的掌握,如“端午与夏至节气的关联”“吴越地区龙舟竞渡的原始意义”等;在习俗百科关则以视频题形式呈现各地端午特色,如福建“海上龙舟”、贵州“苗族端午跳花节”等,同学们需抢答描述习俗背后的地域文化内涵;而诗词飞花关则围绕《离骚》《端午》等经典诗词展开接龙,当有同学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时,全场自发齐诵,将氛围推向高潮。

在“端午节传承发展”板块,班会重点探讨了文化自信的当代实践。通过展示端午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资料,结合PPT中“儒家文化浸染”的论述,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节日所承载的“忠君爱国”“修身齐家”的儒家精神内核。班长在发言中提到:“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忧国忧民,到当代青年用短视频传播端午文化,传统节日始终是连接民族精神的纽带。”班会还发起“端午文化创新行动”倡议,鼓励同学们通过文创设计、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班会尾声,全体同学齐诵屈原《橘颂》,在“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的朗朗声中,感受古人“独立不迁”的精神气节。主持人在总结中强调:“端午节不仅是吃粽子、赛龙舟的民俗符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本。希望同学们以此次班会为起点,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此次班会通过“知识性讲解+互动竞答”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沉浸式参与中深化了对端午文化的理解。未来,法学院2023级社会工作2班将继续开展系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推动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主持人讲解端午节起源

同学们参与端午知识擂台赛



上一条:铁骨军营炼,丹心学府传 ——军营生活经验交流会暨主题事迹报告会 下一条:青春激扬 歌声绽放——法学院校园歌手大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