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科“十四五”规划
学科建设是带动学院发展的龙头所在,其发展需要统筹谋划、系统集成。应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内驱动力,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为发展的两翼,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借用内外部优质资源助力发展,久久为功,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为师资队伍发展提供平台。
1.学科建设现状
我院现有法律、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三五”期间,明确了各一级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以及相应的团队成员,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建立了校级科研平台。但学科基础总体而言较为薄弱,高显示度的成果较为缺乏,支撑学科评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欠缺,学科影响力不足,需要持续加强建设。
2.建设目标
学科名称 |
获得时间 |
建设目标 |
完成时间 |
法学一级学科点 |
2018 |
通过专项合格评估 |
2023年 |
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70% |
2025年 |
||
社会学一级学科点 |
2021 |
为2026年通过专项合格评估做准备 |
2025年 |
法律硕士授权点 |
2014 |
为“十五五”期间申报法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准备 |
2025年 |
做好周期性合格评估的年度评估工作 |
2025年 |
||
社会工作硕士授权点 |
2014 |
为“十五五”期间申报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准备 |
2025年 |
做好周期性合格评估的年度评估工作 |
2025年 |
(1)实施学科分类分层发展计划。遵循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充分考虑法学、社会学两大学科现有基础与发展潜力,推进学科分层分类发展。两大学科方向瞄准坐标系、找准发力点,实现找准差异、加速成长、开创特色的格局。
法学一级学科下设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四个学科方向,年招生规模15-20人。社会学一级学科拟下设三个学科方向,应用社会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争取年招生规模12-15人。确保法学一级学科点通过专项合格评估、在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70%;社会学一级学科点确保在2023年开始招生,为2026年通过专项合格评估做好准备。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争取优质生源,提高第一志愿报考、录取率,年招生规模保持在130-150人。两个学位点均需要为“十五五”期间申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好准备,同时做好周期性合格评估中的年度评估工作,确保2026年通过周期性合格评估。
(2)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面向我国能源战略新时代谋篇布局和能源技术转型,同时面对我国进入灾害多发频发的时期,进一步推进法学、社会学与能源学科、灾害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新局面。
(3)增强科研支撑能力。围绕学科建设形成学术梯队,力争再培养6-8名“皇家永利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力争申报成功1个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或研究团队,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2人次;力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项,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项目每年2-3项,年均科研合同经费100万元,其中纵向合同经费10万元。力争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20篇、出版学术专著40部、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奖励4项,主办或承办国内学术会议5-8场,师生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作报告20人次。
(4)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新增法治国家建设、能源法律服务、乡村振兴、城乡社区治理等高校智库政策咨询项目40项,其中建言献策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或全国性政策法规制订采纳1件、被省部级领导批示或省级政策法规制订采纳2件。力争建成天府“一带一路”能源法研究中心。
3.主要建设举措
(1)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科研团队。围绕学科建设形成稳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法学形成以能源法、环境资源法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社会学形成以灾害社会工作、城乡社区治理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充分利用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院、能源法学研究中心、社会工作研究所等研究平台,紧密结合学科方向,形成团队攻关,产生集束型科研成果,对学科形成密集型的有力支撑。面向国家、地区、行业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瞄准理论研究前沿,开创新的研究领域。重点在学校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领域之间,构建法学、社会学与能源学科、灾害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2)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提升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结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各项任务,积极对接皇家永利“十四五”发展规划,精准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目标定位,牢牢抓住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乡村振兴、法治国家建设、城乡社区治理等发展机遇,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科研人员、科研资源、科研成果和发布渠道上互通共享,显著提升学院智库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主动融入、有力支持地方社会发展,形成校地合作服务品牌,在服务中锻炼队伍、提高才干、扩大影响,对学科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3)加强与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外力助推学科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或承办学术会议;依托一流学科建设经费,创设“法治与社会治理”专家论坛,形成学院学术品牌,每年邀请一批国内著名专家讲学;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活动,增加学术组织任职人数、提升任职级别。在交流中宣传、扩大学科影响,在合作中提高、发展学科水平。
(4)深化科研贡献评价体系改革。针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高级别论文发表等任务指标,突出质量导向,考核学术贡献、社会贡献,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智库成果评价体系,对决策咨询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和激励,对成果的评价从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社会贡献、思想性等多维度综合考量。
学科规划
法学院学科“十四五”规划
学科建设是带动学院发展的龙头所在,其发展需要统筹谋划、系统集成。应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内驱动力,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为发展的两翼,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借用内外部优质资源助力发展,久久为功,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为师资队伍发展提供平台。
1.学科建设现状
我院现有法律、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三五”期间,明确了各一级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以及相应的团队成员,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建立了校级科研平台。但学科基础总体而言较为薄弱,高显示度的成果较为缺乏,支撑学科评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欠缺,学科影响力不足,需要持续加强建设。
2.建设目标
学科名称 |
获得时间 |
建设目标 |
完成时间 |
法学一级学科点 |
2018 |
通过专项合格评估 |
2023年 |
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70% |
2025年 |
||
社会学一级学科点 |
2021 |
为2026年通过专项合格评估做准备 |
2025年 |
法律硕士授权点 |
2014 |
为“十五五”期间申报法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准备 |
2025年 |
做好周期性合格评估的年度评估工作 |
2025年 |
||
社会工作硕士授权点 |
2014 |
为“十五五”期间申报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准备 |
2025年 |
做好周期性合格评估的年度评估工作 |
2025年 |
(1)实施学科分类分层发展计划。遵循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充分考虑法学、社会学两大学科现有基础与发展潜力,推进学科分层分类发展。两大学科方向瞄准坐标系、找准发力点,实现找准差异、加速成长、开创特色的格局。
法学一级学科下设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四个学科方向,年招生规模15-20人。社会学一级学科拟下设三个学科方向,应用社会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争取年招生规模12-15人。确保法学一级学科点通过专项合格评估、在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70%;社会学一级学科点确保在2023年开始招生,为2026年通过专项合格评估做好准备。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争取优质生源,提高第一志愿报考、录取率,年招生规模保持在130-150人。两个学位点均需要为“十五五”期间申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好准备,同时做好周期性合格评估中的年度评估工作,确保2026年通过周期性合格评估。
(2)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面向我国能源战略新时代谋篇布局和能源技术转型,同时面对我国进入灾害多发频发的时期,进一步推进法学、社会学与能源学科、灾害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新局面。
(3)增强科研支撑能力。围绕学科建设形成学术梯队,力争再培养6-8名“皇家永利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力争申报成功1个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或研究团队,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2人次;力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项,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项目每年2-3项,年均科研合同经费100万元,其中纵向合同经费10万元。力争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20篇、出版学术专著40部、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奖励4项,主办或承办国内学术会议5-8场,师生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作报告20人次。
(4)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新增法治国家建设、能源法律服务、乡村振兴、城乡社区治理等高校智库政策咨询项目40项,其中建言献策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或全国性政策法规制订采纳1件、被省部级领导批示或省级政策法规制订采纳2件。力争建成天府“一带一路”能源法研究中心。
3.主要建设举措
(1)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科研团队。围绕学科建设形成稳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法学形成以能源法、环境资源法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社会学形成以灾害社会工作、城乡社区治理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充分利用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院、能源法学研究中心、社会工作研究所等研究平台,紧密结合学科方向,形成团队攻关,产生集束型科研成果,对学科形成密集型的有力支撑。面向国家、地区、行业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瞄准理论研究前沿,开创新的研究领域。重点在学校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领域之间,构建法学、社会学与能源学科、灾害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2)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提升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结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各项任务,积极对接皇家永利“十四五”发展规划,精准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目标定位,牢牢抓住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乡村振兴、法治国家建设、城乡社区治理等发展机遇,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科研人员、科研资源、科研成果和发布渠道上互通共享,显著提升学院智库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主动融入、有力支持地方社会发展,形成校地合作服务品牌,在服务中锻炼队伍、提高才干、扩大影响,对学科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3)加强与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外力助推学科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或承办学术会议;依托一流学科建设经费,创设“法治与社会治理”专家论坛,形成学院学术品牌,每年邀请一批国内著名专家讲学;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活动,增加学术组织任职人数、提升任职级别。在交流中宣传、扩大学科影响,在合作中提高、发展学科水平。
(4)深化科研贡献评价体系改革。针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高级别论文发表等任务指标,突出质量导向,考核学术贡献、社会贡献,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智库成果评价体系,对决策咨询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和激励,对成果的评价从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社会贡献、思想性等多维度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