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效果:二语学习中任务重复的时间间隔探讨
10月18日,外国语学院有幸邀请到香港恒生大学贝晓越博士,于思学楼B107举办了一场题为From Dry Rehearsal to Meaningful Task Repetition: Optimal Intervals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asks的学术讲座。本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吕旭英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贝晓越老师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应用语言学博士,现为香港恒生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和英语教学和评核硕士课程主任,国际期刊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联合主编,以及香港应用语言学会前会长(2021-2023)。研究方向主要为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和学习,以及第三语言学习动机等领域。2015年至今三次获得香港研资局(RGC)基金共超过200万元资助主持三项大型任务型教学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学习以及第三语言学习动机,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ystem,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Assessing Writing,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等顶级SSCI期刊。
讲座伊始,贝博士给我们呈现了语言学习中实践与重复的重要性。他指出,传统的机械重复可能会让学习者感到乏味,因此设计有趣且有意义的二语学习任务的挑战在于确定重复任务之间的最佳间隔。随后,贝博士给我们详尽介绍了他基于任务间隔对学习者学习表现的影响的研究。该研究以71名成人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后每组须完成一项图片描述任务,并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无间隔、一天、三天、一周或两周)后重复该任务。测量指标包括复杂性、准确性和流畅性(CAF)这三个维度。研究结果显示,任务重复对二语表现普遍具有积极影响。无论间隔长度如何,学习者的表现均有所提升。间隔时间对流利度和结构复杂性产生了调节作用,短时间内的重复(如立即或小间隔)有利于流利度的提升,而在任务间隔为一周时,学习者的结构复杂性和修复性流利度得分较高。
此项研究对于教学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考虑到重复任务之间的最佳间隔,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效果。其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再次,在二语学习中,通过创新的任务设计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但该研究未讲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纳入考量。因此,他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学习者类型(如年龄、学习策略偏好等)对于重复任务效果的响应,以更好地个性化教学方法;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持续监测和评估学习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定期评估学习者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二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它强调在“做中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语言综合能力。贝晓越博士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能引领我们更好地设计任务型教学,提升学习效果。与会者均表示受益匪浅。
上一条:我院教师参加“语言学习与素养培养融合的外语教育暨2024年任务型语言教学研讨会” 下一条:安宁疗护与生命尊严:探索新语类、观念与文化
【关闭】